placename:
朱涇 (traditional Chinese)
朱泾 (simplified Chinese)
Zhujing (Pinyin)
type:
村镇 村鎮 cun zhe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temporal span: from 1820 to 1820
spatial info:
POINT point N 30.90122 E 121.15807 (geo data source: FROM_AC) 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朱泾(1820年)
即今上海市金山县治朱泾镇。约在唐咸通元年(860)形成聚落。⑴属华亭县。历吴越、宋、元、明不变。元置大盈务于此。⑵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属娄县,雍正二年(1724)属金山县,至今不变。⑶
⑴宋杨潜修,朱瑞常、林至、胡林卿纂:《绍熙云间志》卷中《仙梵》:“朱泾船子和尚……小舟往来松江朱泾,以轮钓度日,人号船子和尚。……乃覆舟而逝。唐咸通十年,僧藏晖即其覆舟处建寺焉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《宋元方志丛刊》本,1990年,22页上)
又:卷中《寺观》:“法忍院在朱泾,去县三十六里,即船子覆舟处所。唐咸通十年建,本名建兴院,治平元年赐名法忍寺,有船子和尚、夹山会禅师遗像,至今祠焉。”(同上,24页上)
据此,则朱泾聚落当在船子和尚出现时已存在。暂定朱泾聚落在建寺前的唐咸通元年(860)形成。
⑵宋如林修,孙星衍、莫晋纂:嘉庆《松江府志》卷2《镇市》:“朱泾在(金山县)四保,府西南三十里,一名珠溪。胥浦乡之里,元置大盈务于此。”(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松江府学明伦堂刻本,27页)
明方岳贡修,陈继儒等纂:崇祯《松江府志》卷3《镇市》:“朱泾镇一称珠溪,在四保胥浦乡之里。古于此置大盈务。”(明崇祯三年(1630)刻本,北京,书目文献出版社,《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》,59页)
⑵清常琬修、焦以敬等纂:乾隆《金山县志》卷1《镇市》:“朱泾镇一名珠溪,在胥浦乡四保,烟火稠密,商贾辐辏,有城市气象。雍正五年,建太平仓于镇之东南,邑令时莅治于此。镇有泖桥司巡检署。南至县治五十里,北至府治三十六里。<朱里续志>云:朱泾以姓得名,俗误加水旁。由松江至嘉兴自南而西为秀州塘,朱泾在塘之转折处。元置大盈务,在王家村北,明置申明亭在戚家弄口,今并废。税课局未详何所。洪武六年大使张原亨自杨巷市徙于镇,旋废。”(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刻本,1929年影印乾隆本,8页)
上海市金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《金山县志》第一编《建置》:“朱泾镇在县境西北部,距上海市中心75公里。元设大盈务后至明正德年间成镇,清乾隆时已‘有城市气象’。因原县治金山卫地处东南海隅,不利于控驭全县,乃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)移县治于朱泾镇。乾隆三十三年因筑城未果,仍迁回金山卫。嘉庆元年(1796),台风毁坏金山卫县署,又迁回朱泾镇。此后,朱泾镇一直为金山县治所在地。”(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0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