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RI ::
http://tgaz.fudan.edu.cn/tgaz/placename/hvd_195292
JSON
XML
RDF
placename:
絳州
(traditional Chinese)
绛州
(simplified Chinese)
Jiang Zhou (Pinyin)
type:
直隶州
直隸州
zhi li zhou
independent prefecture
temporal span:
from 1911
to 1911
spatial info:
POLYGON
point
N
35.616410
E
0.00000
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part of:
四川
Shanxi
from 1911 to 1911
sub units:
垣曲县 Yuanqu Xian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4]
河津县 Hejin Xian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7]
稷山县 Jishan Xian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9]
绛县 Jiang Xian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5]
绛州 Jiang Zhou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6]
闻喜县 Wenxi Xian
from: 1911 to 1911 [hvd_197048]
data source:
CHGIS
source note:
山西省数据(1911年)
直隶省的聚落数据依据《》()。由于早期地图存在投影和定位精度问题,不能依据地图图像直接数字化。CHGIS项目使用转移定位法,对聚落位置作重新定位,重新定位的基础数字地图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制作的“1:100万中国数字地图(国际版,1990年时点)(简称ArcChina)”。重新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地名的延续性,《》中标示的许多聚落在ArcChina的聚落数据(RESPT层)中,都有相同的名称,即同一个地点。此外,参照聚落与河流的位置关系,以及临近聚落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,最后确定山西省1911年聚落的定位。1911年县界走向的主要依据有两个,1)聚落,聚落归属关系在《》中已有明确标示,定位后的1911年聚落位置可以与ArcChina的县界数据(CNTY层)作比较,2)参考界县与河流及山脉等自然要素的相对关系,确定1911年县界在ArcChina底图上的位置,如果相同,则使用CNTY层数据,如果不相同,依据以上关系重新绘制。府级界线据县级界线合并而成,省级界线处理方法相同。《》代表民国初年的政区设置,参考《清代政区沿革综表》(牛平汉主编,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,1990年)山西政区变化情况,同时参考《中国新舆图》(商务印书馆,民国二年(1913年))的政区设置和府界走向,对政区设置情况作了校对。
Copyright: 2025 ©
CHGIS
, License:
CC BY-NC 4.0
Published by:
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Generated by the
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