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cename:
襄阳县 (traditional Chinese)
襄阳郡 (simplified Chinese)
Xiangyang Jun (Pinyin)
temporal span: from 253 to 264
spatial info:
POINT point N 32.02652 E 112.15870 (geo data source: ) 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襄阳郡(253年——264年)
三国魏嘉平五年(253年)义阳郡鄀县来属置,属荆州。(1)治襄阳县,即今湖北省襄樊市汉水南襄城区。(2)领有襄阳、中庐、山都、宜城、邔、临沮、旍(旌)阳、鄀县。(3)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迁治宜城县。(1)
注:
(1)《宋书》卷36《州郡志二•司州》义阳郡:“魏文帝立,后省。晋武帝又立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4册,1104页)清吴增仅撰、杨守敬补正《三国郡县表附考证》卷3《魏荆州》义阳郡《考证》:“《魏志•明纪》景初元年以襄阳郡之鄀、叶二县属义阳郡,而《晋志》无之,据《左传》杜《注》,叶县已属南阳,是以足证魏之义阳曾经省废。……《魏志•齐王芳纪》云:“自帝接位,郡国县道多所置省,义阳之省或在是时。”《表》中又曰:义阳郡省,疑鄀县当移还襄阳郡。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2884、2880页)按:《三国志》卷4《魏书•三少帝纪》嘉平五年:“自帝即位至于是岁,郡国县道多所置省,俄或还复,不可胜纪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1册,127页)姑作三国魏嘉平五年(253年)鄀县还属襄阳郡。而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5《舆地志•沿革》宜阳县云:鄀县汉属南郡,三国魏属襄阳郡,寻属义阳郡,“后移还南郡”(台湾,华文书局,民国十年重刊本,1967年,1册,152页)误。
(2)吴增仅、杨守敬《三国郡县表附考证》卷3《魏荆州部七》襄阳郡治襄阳县。(。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2880页)《水经》:沔水“又东过襄阳县北。”(《水经注疏》,南京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年,下册,2367页)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79《湖广•襄阳府》襄阳县襄阳城:“今府城,相传汉、晋时故址。背负汉水,东北一带,皆缘城为堤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55年,4册,3374页)据牛汉平《明代政区沿革综表•湖广省总表》,襄阳府治襄阳县,即今湖北省襄樊市。(北京,中国地图出版社,1997年,131页)按:当作在今襄樊市汉水南襄城区。
(3)吴增仅、杨守敬《三国郡县表附考证》卷3《魏荆州部七》第三格襄阳郡领襄阳、中庐、山都、宜城、邔、临沮、旍(旌)阳、鄀县。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2880页)
(4)《晋书》卷15《地理志下•荆州》襄阳郡治宜城县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2册,455页)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79《湖广•襄阳府》宜城县:“晋初为襄阳郡治,后仍属襄阳郡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55年,4册,3382页)按:故作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为襄阳郡治。而清《嘉庆一统志》卷347《襄阳府•古迹》宜城故城:“晋属襄阳郡。”(《四部丛刊续编》,商务印书馆,1934年,124册,1页)又杨守敬《西晋地理图》作襄阳郡治襄阳。(清宣统元年九月刊,南三卷西二页)与之不同。